从耳机到手表 手机厂商们为何对周边产品如此热衷
发布时间:2025-04-11 15:32:25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一件有趣的事儿,近两年手机厂商们不约而同的“不务正业”,除了推出手机产品以外,都纷纷发力于真无线耳机和智能手表。除了苹果以外,发力较早的国产品牌华为、小米都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OPPO、vivo
。
一件有趣的从耳厂商产品此热事儿,近两年手机厂商们不约而同的手表手机“不务正业”,除了推出手机产品以外,何对都纷纷发力于真无线耳机和智能手表。周边衷除了苹果以外,从耳厂商产品此热发力较早的手表手机国产品牌华为、小米都已经获得了不错的何对市场成绩,OPPO、周边衷vivo今年纷纷补齐智能手表产品线,从耳厂商产品此热一加、手表手机魅族、何对红米也有关于智能手表的周边衷各种传闻。
这不仅让我们产生这样的从耳厂商产品此热疑问:为何手机厂商都开始不专注于做手机,分心去做耳机和手表呢?手表手机这事儿或许得从手机耳机孔的取消说起。

01 取消的何对不是3.5mm耳机孔,而是对其它品牌产品的普适性
说起手机上逐步取消3.5mm耳机孔的原因,很多朋友都不会陌生,手机厂商们给出的解释大多是更薄的机身、更大的电池、更好的密闭性。但事实是取消耳机孔并没有对更薄的机身或者更大的电池带来什么显著的助益,耳机孔的存在实际上也并不会对密闭性有多大影响。但无论如何,潮流就是潮流,3.5mm耳机孔说取消就真的从绝大部分的手机上消失了。
但身为消费者的我们实际上并没有明显感受到耳机孔取消带来的好处,反而变得更麻烦了,想用以往的有线耳机,还需要使用一个可以适配的转接线,容易丢不说,还没办法一边充电一边用耳机了。我们可以清晰感知到,想要便捷的使用耳机,有线耳机已经不是最佳选择,我们可以选的范围越来越窄了。
这对于消费者而言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儿,但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就不一定了:取消耳机孔提升了消费者对无线耳机的需求,而这正是发展自家无线耳机的绝佳时机。当然需求有了只是一方面,对消费心理的顺应和自家设备的易优化性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人购买产品都喜欢一买买一套,比如买手机,我们就有可能会选择原厂的手机壳、手机贴膜等等。以往有3.5mm耳机孔时,有线耳机基本已经实现普及,除非手机厂商的有线耳机能做到明显特色才能被消费者认可。但没了耳机孔产生新的需求之后,消费者就有可能选择同品牌的无线耳机,这就为手机厂商的无线耳机带来了可能。
此外,专注于做无线耳机的品牌受众是所有品牌的手机用户,但手机厂商无线耳机的受众基本只是自家手机用户,这带来的区别就是前者需要对所有品牌的手机进行适配,但后者只需要专心做好自家手机和耳机的适配即可,这就带来了深入优化的可能性。比如目前手机厂商的真无线耳机,只需要在手机附近开盖即可实现识别连接,这是专门做耳机厂商的产品实现不了的。
02 手机角色转换加速,从唯一设备变中心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可以支持越来越多的功能,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可以支持的功能都适合在手机上进行。比如心率检测,这项健康功能很早就曾在三星手机上支持过,但只能进行单一时间点的监测,毕竟不能实时将手指都贴在手机的传感器上。但实时都贴在身体上这一点,智能手表是可以做到的。这大概就是智能手表能够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
其实就像耳机从有线向着无线再到智能的发展一样,智能手表的的出现也是从人适应设备到设备适应人发展的具像产物。通过这些周边设备的发展,我们不再需要事事都围着手机转,而是通过周边设备的搭配让这些设备去围着手机转,我们享受便利即可。
当然,智能手表的发展跟智能无线耳机的发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品牌生态建立的壁垒就是典型的例子:手机厂商制造的无线耳机不仅能用来听音乐,配合自家手机还可以实现更加智能的连接方式,亦或是耳机触控和语音操作。智能手表的思路也是相同的,与自家手机的连接更加容易,通过深入的适配也可以与手机实现更多的操作配合。
所以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智能手表的市场也是值得去试一试的。
物联网IoT成为了近几年最为火热的话题之一,如何建立粘性十足的品牌生态更是手机厂商们一直都在钻研的课题。实际上,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耳机已经构成了生态建设的“小三元”,三款产品的组合可以给用户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多场景使用解决方案,综合以上因素,这套方案无疑是手机厂商最容易实现的。
写在最后
手机厂商推出手机手表耳机三件套的搭配发展更容易成功,对于消费者而言,同品牌的套装也是最佳的搭配方案,更加深入的适配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加优质的体验。
这不仅让我们产生这样的从耳厂商产品此热疑问:为何手机厂商都开始不专注于做手机,分心去做耳机和手表呢?手表手机这事儿或许得从手机耳机孔的取消说起。

01 取消的何对不是3.5mm耳机孔,而是对其它品牌产品的普适性
说起手机上逐步取消3.5mm耳机孔的原因,很多朋友都不会陌生,手机厂商们给出的解释大多是更薄的机身、更大的电池、更好的密闭性。但事实是取消耳机孔并没有对更薄的机身或者更大的电池带来什么显著的助益,耳机孔的存在实际上也并不会对密闭性有多大影响。但无论如何,潮流就是潮流,3.5mm耳机孔说取消就真的从绝大部分的手机上消失了。
但身为消费者的我们实际上并没有明显感受到耳机孔取消带来的好处,反而变得更麻烦了,想用以往的有线耳机,还需要使用一个可以适配的转接线,容易丢不说,还没办法一边充电一边用耳机了。我们可以清晰感知到,想要便捷的使用耳机,有线耳机已经不是最佳选择,我们可以选的范围越来越窄了。
这对于消费者而言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儿,但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就不一定了:取消耳机孔提升了消费者对无线耳机的需求,而这正是发展自家无线耳机的绝佳时机。当然需求有了只是一方面,对消费心理的顺应和自家设备的易优化性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人购买产品都喜欢一买买一套,比如买手机,我们就有可能会选择原厂的手机壳、手机贴膜等等。以往有3.5mm耳机孔时,有线耳机基本已经实现普及,除非手机厂商的有线耳机能做到明显特色才能被消费者认可。但没了耳机孔产生新的需求之后,消费者就有可能选择同品牌的无线耳机,这就为手机厂商的无线耳机带来了可能。
此外,专注于做无线耳机的品牌受众是所有品牌的手机用户,但手机厂商无线耳机的受众基本只是自家手机用户,这带来的区别就是前者需要对所有品牌的手机进行适配,但后者只需要专心做好自家手机和耳机的适配即可,这就带来了深入优化的可能性。比如目前手机厂商的真无线耳机,只需要在手机附近开盖即可实现识别连接,这是专门做耳机厂商的产品实现不了的。
02 手机角色转换加速,从唯一设备变中心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可以支持越来越多的功能,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可以支持的功能都适合在手机上进行。比如心率检测,这项健康功能很早就曾在三星手机上支持过,但只能进行单一时间点的监测,毕竟不能实时将手指都贴在手机的传感器上。但实时都贴在身体上这一点,智能手表是可以做到的。这大概就是智能手表能够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
其实就像耳机从有线向着无线再到智能的发展一样,智能手表的的出现也是从人适应设备到设备适应人发展的具像产物。通过这些周边设备的发展,我们不再需要事事都围着手机转,而是通过周边设备的搭配让这些设备去围着手机转,我们享受便利即可。
当然,智能手表的发展跟智能无线耳机的发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品牌生态建立的壁垒就是典型的例子:手机厂商制造的无线耳机不仅能用来听音乐,配合自家手机还可以实现更加智能的连接方式,亦或是耳机触控和语音操作。智能手表的思路也是相同的,与自家手机的连接更加容易,通过深入的适配也可以与手机实现更多的操作配合。
所以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智能手表的市场也是值得去试一试的。
物联网IoT成为了近几年最为火热的话题之一,如何建立粘性十足的品牌生态更是手机厂商们一直都在钻研的课题。实际上,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耳机已经构成了生态建设的“小三元”,三款产品的组合可以给用户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多场景使用解决方案,综合以上因素,这套方案无疑是手机厂商最容易实现的。
写在最后
手机厂商推出手机手表耳机三件套的搭配发展更容易成功,对于消费者而言,同品牌的套装也是最佳的搭配方案,更加深入的适配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加优质的体验。
相关文章
- 当享受生涯、谋求时尚成为一种新的趋向,面临整容的高危害,置办优异的化装品便成为她们的抉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由此可见化装品格业有着何等重大的市场需要,隐含着何等可不雅的财富。面临远景如斯可不雅的市场,2025-04-11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开始研发用于摧毁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 Depositphotos / Johan Swanepoel)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俄罗斯卫星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东2025-04-11
- 《剑网3:指尖江湖》祁进&姬别情剧情MV《飞雪开梦》绘里本日尾曝!奥秘构造凌雪阁中,由大年夜唐天子亲身组建。那个下足云散、止迹莫测的奥秘构造中,深躲着昔日祁进与姬别情同事的回念......那些2025-04-11
- 夏季热阳秋恰好,歉富祸利支没有断。《蜀门足游》将开启单十两狂悲节,没有但有出色纷呈的各种活动可参与,更是给各位蜀友筹办了奥秘欣喜大年夜礼。时拆、坐骑、里庞、称吸等祸利倾情相支,支大年夜家一份单十两祸利2025-04-11
- 天智颗粒大种类哺育专家论证会于2020年6月13日在仲景宛西郑州总部召开,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徐江雁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迷信院院长张振强教授、仲景宛西制药研发总司理高2025-04-11
- 2月8日,由丁晟执导,杨幂、于谦、田雨、余皑磊、李九霄主演的悬疑笑剧电影《出有一顿水锅处理没有了的事》开机。10日,成龙到剧组探班的开影暴光,照片中世人簇拥着成龙,表情看上往没有错。没有知后绝是没有是2025-04-11
最新评论